在为人处世、工作、交往的过程中,你有没有常被人说像学生?为什么会这样呢,学生气是在夸你年轻单纯,还是在委婉指出你的不成熟?是怎样的心理和行为,导致别人辨认你是学生身份呢?不管在什么情况下,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优秀的,那么走出学校后,什么才是‘好学生’,好学生心理总是能帮助我们吗?以下特征辨认自己是否符合好学生。此处讨论的是以成为好学生为标准而形成的思维定式,与顶尖学生思维区分。顶尖学生思维会另外开贴讨论,感兴趣可以持续关注。
高标准,严要求,以满分为标准
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,不能容许自己犯错误,不肯放松,总是严肃认真。因为对自己要求严格,因此也很难接受别人犯错误、或者是别人没有像自己一样严格要求自己。对错误和难点极其敏感,会花费大量时间差错补漏,关注自己不足的地方。
崇尚权威
会希望有一个任务表去完成,如果没有的话就创造一个任务表,然后一项一项的完成上面的任务。在任何场合、环境下都希望有一个既定的‘标准答案’,按照某个人或权威说的、安排的去做。总希望有一个‘参考答案’,或者是‘考试重点’,然后以这个目标去努力。如果缺乏的话,就会陷入焦虑。
榜样的光环
认为自己有责任做出榜样,容易、愿意接受别人把你树立为榜样,向你学习。‘别人都看着我呢’是你很大的动力来源。在这样的动力驱使下会加倍努力,甚至做一些自己并不情愿做的事情。虽然心中有一些怨言,但一想到‘我是榜样’就会动力满满。因此也在被别人忽略、鄙视时被打击到情绪,怀疑自己。
与‘坏学生’划清界限
有意无意的会将与自己认识、追求、生活条件、目标不相符合的人划归为‘坏学生’,只跟与自己一样的‘好学生’相处、交好,对于自己圈子以外的人抑或是‘你是坏学生,我不要被你影响’,或是‘你是坏学生,我来帮助你’。有时候表面可以做到互相尊重和学习,但是实际上内心还是有这两种心理的,会跟自己目标、追求不相同的人保持距离,或者是想要潜移默化的‘影响’对方。
求老师、学长带
在进入一个新的领域,获取经验时常寻求一个标准化的模型,希望有一个老师、学长可以跟随,希望有‘老师’可以讲解和定制标准和规则,希望借鉴‘学长’的经验,来打造自己的行为和思维,成长为符合条件的人才。也容易陷入天花板效应,就是当没有老师和学长可以指引、借鉴的时候,容易陷入瓶颈,缺乏方向和目标。‘我没做过就是不会啊,你有经验你教教我’,认为别人有义务和愿意教自己,训练自己。
自己的判断和意见总是放在第二位(或更后面)
极少发表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意见,总是寻求公认、大多数人的答案,经常引用书上说、网上说、别人说,有时尽管自己并不认可、不相信、甚至反对,但是仍然会坚持维护、表达这样的看法,因为是公认正确的。经常认为自己的意见是不值得考虑和发表的。并且在有人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时,反而会去反对、否认、并继续支持和维护公认的正确答案,甚至攻击说出真实想法的人,‘你说的就算对,也没有用,是不被认可的’。
不能闲下来,闲下来就是浪费时间
只要没在学习,就是浪费时间,看剧、聚会、逛街、玩游戏、赖床等等都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,不允许自己享乐,或者是享乐的同时会积攒负罪感,在玩的同时,玩完之后都会需要惩罚自己,补全浪费的时间,要加倍读书、学习、做家务、做有意义的事情。因此也经常会安排具有学习意义的娱乐活动,例如学习一门新的特长等等。有时也不能理解或接受别人玩乐,认为对方是在浪费时间,‘为什么你不读书,不学习呢’。
学习是第一要务,其他事都是第二位的,没有学习重要
不管做什么事情,包括娱乐在内,都会以学习为目的,如果没有进步、提升,就觉得缺少些什么。并且学习的时候如果被打断、打扰就会非常烦躁,气愤,认为我在做重要的事情,为什么会被打扰、打断。也会经常以学习为由认为自己享有特权,例如自己在学习的时候别人不能太大声说话、看电视、听音乐,我要专心学习所以没时间计划旅游、娱乐。我不知道时事新闻,是因为我都花时间在学习。我的情绪失控,是因为学习压力大,等等。
超纲的题目不能空着
超纲的题目,就算蒙一个答案,也不能空着。当遇到超出自己理解、掌握范围的情况时,很难接受,会从自己的角度给出一个自己满意的答案。很少会承认自己不理解,不懂,不了解。例如工作中接到超出自己范围的任务,先不会拒绝,或是寻求帮助,而是会自己寻找解决的办法,解决不了时才会不得已寻求帮助。与人对话时会关注自己有没有相似的经历,类似的论点,一旦超出理解范围就失去兴趣,‘你说的是不是xxx(自己所了解的说法)’‘我知道的不是这样’。
想要别人对自己有明确的评价
为了衡量自己的位置,确认自己是不是好学生,会期望别人在自己犯错误时表示出不满,做的好的时候提出表扬和鼓励。做完一件事会期待别人给自己评分,如果没有评分,就无法确定自己是不是满足要求,是不是做的好。会根据别人的评价来规范自己行为。例如长时间得不到肯定和回应,会认为自己做的事情不重要因此松懈,质量下降。犯错后别人没发觉,或者没有表现出责备的态度,会觉得不安。以上满足五条以上,说明你有‘好学生’思维,这些思维是双刃剑,运用得当可以很好的提升、丰富自己,运用不当时则有可能成为前进道路上的阻碍。
如何打破好学生思维
1.娱乐自己也是人生的一部分,学会享受,照顾自己多面向的需求。
2.学习的快感是一种瘾症。任何人在接触新事物、未知事物时都会同时具有恐惧的压力,和面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、刺激感。当你掌握了某种知识和经验,把未知变为有知,掌握了以后则会有满足感和成就感。所以避免为了获取这种快感而学习,而是要从实际需求出发衡量自己的学习的目的。避免为了学习而学习,从而忽略了其他面向的需求。
3.很多事情,别人也在摸索中,没有时间、精力、能力、或兴趣教你,你的人生是由你自己做主,你选择做一件事情,是你自己的选择,做好做的不好,除了你没有第二个人要为此负责。就算别人愿意负责,也是出于别人的选择,而不是义务和责任。
4.你的需求,你的意见,只有你知道,你不说,别人也不会深挖的。如果你违背自己的意愿说了什么话、做了什么事情,别人无法判断你是否违背了自己的意愿,是否超出了你的能力,你做了就代表你接受了,你做的事情就代表你的能力。你说的话就代表你的意见。
5. 唯一有效的评分标准,是你自己的内心。人生答卷每个人都是书写自己的答案,然后给自己评分。任务表是一张空白纸,你自己往上面填选项的。
6.没有好学生,坏学生之分,只有‘不同的人生‘。
结束学生时代,开启多彩的人生吧。活在当下,奔向自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