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“老好人”性格,不希望得罪别人。
在人际交往中很少表达自己的意愿,比如去哪儿玩,在哪儿见面,吃饭点菜,都倾向于让别人决定,自己“什么都行,随便。” 极端的表现有可能有选择困难,别人坚持让自己做决定的时候,不知道选择什么好,怕选完了之后不合别人的口味。
2. 为朋友家人“两肋插刀”,但自己遇到同样的遭遇可能就自己默默吞掉。
遇到朋友和家人受欺负,比自己受到欺负还气愤,可以出手相救,甚至出口伤人,就为了讨一个公道。但是同样的情况如果是放到自己身上,往往不敢反驳,‘打落牙齿和血吞’,觉得这是自己成长的必经之路,跟别人说了也没有用,有时候说了别人也不帮忙,反而自己更加难受。
3. 遇事选择熟悉,安全,保险,不喜欢改变。
比如同事纷纷辞职跳槽,自己也跃跃欲试,但是纵观现状感觉还可以坚持,工资不高但是压力也不是很大,换工作的吸引力也很大但是新环境要怎么去适应?虽然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,还是能找到诸多理由让自己留下来,宁可忍受现状,也不愿意做出大的改变。
4.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,总能在现状中找到让自己快乐的办法。
为了不作出改变,即便是再困难的现状,也能找到各种方式存活,并且觉得这是人生考验,并以此为乐。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可能不断劝你尝试一些新的东西,换一份工作,离开你现在的男/女朋友,换掉那个总掉链子的旧车,学一个新的软件,等等,但是你总能找到现状的好的地方,有时候甚至视自己的家人朋友为敌“我明明很快乐,为什么你们要来给我压力?”
5.很容易融入新环境,交到‘知心朋友’,愿意敞开心扉聊自己内心的事情。
认识没有多久的朋友,就希望对方了解你的前世今生,会敞开心扉聊自己内心的苦恼,对别人的看法,以此来拉近彼此的关系,也希望对方能把内心的苦恼跟你诉说。如果对方正能量非常足,并且说你很爱抱怨,你就认为是对方不愿意跟你敞开心扉,没有把你当朋友看待。
6.重大决定拿不定主意,需要倾听多方意见,最后选择一个‘安全’的选项。
选什么专业,做什么工作,婚姻大事,很多时候自己拿不定主意,希望别人帮忙做决定,听取多方意见以后,也往往不能做决定。最终做了选择之后,往往是依据某一人或某几个人的意见,当遇见问题的时候,就还想找这些人问意见,认为他们在这件事上有发言权,‘你当初建议我这样选,现在我遇见这个问题,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办?
7.羡慕别人,觉得自己永远也达不到。遇事先找失败的理由。
想做一件事的时候,会容易尝试一下就放弃,因为看到比自己领先的人,他们都那么厉害,我做不到。然后就会去想各种各样的做不到的理由。比如计划去健身,第一天去健身房,发现别人都按部就班的一项一项的训练,自己面对这么多器械不知道从哪里开始。回去之后就怀疑自己的决定,说我是不是不适合健身,那个谁谁也没有健身,身体也很好,我也不去了吧。
8.事情出错,第一个想到是自己的责任。
自省是一个好习惯,但是过度了就不好。比如跟朋友一起出行,朋友把墨镜忘记在餐厅,你就第一时间想到‘是我没帮你看好’,去超市买东西,收银员算错价钱,觉得怕麻烦不愿意去找,‘反正只有几块钱,也怪我自己没盯着’。
9.宁可牺牲自己,也要帮忙别人。
遇到推销舍不得拒绝,一下子花掉几千块买会员,这个月又要吃土了,但是还是坚持去,然后又被推销买更多东西,不买的时候,就觉得我应该要介绍我朋友来买你的东西。朋友说你被骗了,忽悠了,你会觉得朋友负能量爆棚,这个东西是好东西,你不买就算了,为什么说不好。
10. ‘我是为你好’,遇到质疑,会容易生气,抱怨。
帮忙别人的时候,觉得是为对方好的事情,但是被对方拒绝,然后自己感到非常不理解,我来帮你你为什么还说我有错,我是为你才这么做的。说了还是得不到认可,这件事情就变成心结,见到谁都想说一说,让别人评评理,你说是我的错吗?还是这个人不知好歹。说的次数多了别人会觉得你在抱怨,你不愿意帮就算了。但你还觉得,我愿意帮啊,问题是我帮了你连谢谢也不说,还要骂我一顿?这是什么道理?
以上十条,有超过五条就说明你有受害者情结,你是不是偶尔也想过要改变,但别人一问还是忍不住想要帮忙?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做别人的事情上,遇到自己的事情就后劲不足?
活在当下,奔向自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