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抑郁症的误区(写给家人、朋友)

误区一:看不出有什么影响,没什么大事

正因为它不可见,这就好像病毒有潜伏期是一样的,不可见不代表它没有在生长,那么等到爆发的那一刻,可能造成的影响,就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,还有可能有生命威胁。一旦有抑郁倾向,或者抑郁症状,说明在情感交流,和思维方式上有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。这个问题可能对你来说不是什么大事,但是在当事人可能已经压抑很久了。如果你不清楚有什么影响,或者如何应对,应该及时征求专业人士的意见。

误区二:抑郁症就是情感脆弱的表现

错。往往正相反。情感脆弱,是说情感上波动起伏比较大,也容易受到影响,情感脆弱其实反而不容易得抑郁症,因为一旦有情绪积聚,可能通过发火、哭泣等等行为直接就表达出来了,能量得到释放就不会有进一步的问题。但是抑郁症通常是由于情感敏感,但基于表达上的阻碍。是能量得不到排解的结果。敏感和脆弱是两个不同概念,敏感是感知的细节和程度更多更强烈,脆弱是可以承受的强度小,脆弱的人可以同时具备敏感的特质,但是敏感不等同于脆弱。抑郁症通常有超越平均水准的敏感特质。例如亲人去世,可能我们都感到悲伤,抑郁症患者可能加倍感受到悲伤,甚至体验痛苦,但是这个情绪他不会跟任何人表达,表面还可能表现的冷漠、不在乎。这个情绪长时间的积聚在体内,最终抑郁症爆发的时候,可能患者自己也不知道有这个情绪积攒。

误区三:我好心帮你,你不感谢我就算了,为什么还说我引起你的抑郁症

在不了解抑郁根源的情况下,去‘帮助’抑郁症患者,常常引起这个问题,最后导致患者和好心人都受到伤害。因为抑郁症患者所处的状态,他的思维和感受处在一个下行漩涡回路里面,所以有一些好意的援助,反而会引发患者更深层的愧疚、自责等等。例如抑郁症患者失业,你去介绍了一个工作给他,患者的立场上可能会感觉,”你现在是要责备我没有用吗,我知道我自己没用,我现在无力工作,去了也会搞砸,但是我不去又辜负你一片好意,我怎么做都是错的,我没有用。。我需要帮助,我没用。。” 这个思维回路,通常情况下都是在潜意识完成的,就是患者他自己有时候也解释不清楚,表达不清楚,表达出来的时候可能就是‘对不起,我不需要’一个非常简短和截断式的表达。你如果继续坚持,则会引起患者的攻击性自我保护。

原理如同著名的这个酒杯/人脸的图,有的人看到酒杯,有的人看到人脸,右边这个有的人看到女人的脸,有人看到吹萨克斯的小人。你看到的是酒杯,抑郁症患者看到的是人脸,如果你不确定患者真正的需求,不要贸然提供帮助。如果提供帮助,可以咨询有经验的朋友或专业人士。在提供帮助的时候,附加一些正向的确认会比较好,例如‘我不确定是不是你真正需要的,如果不需要也没关系’‘我单纯想支持你,不需要有压力’等等。

误区四:抑郁症不会对身体有影响

我们的情绪对机体有很大影响,例如当我们长时间高压工作的时候,身体比较容易出问题,感染疾病。抑郁症虽然是心理和情绪上的疾病,但是由于长时间压抑情绪,也会对身体带来影响,例如低烧、身体疼痛、消瘦无食欲,很多由抑郁症引起的病痛,是在其他科查不出问题的,但是不代表没有这样的病痛,也绝不是患者‘想象出来的’。

误区五:我不明白怎么回事,交给医生处理就好了

抑郁症不同于其他病症,尤其是在恢复期,家人朋友、外界支持对患者的病情起到非常大的影响作用。当你亲密的人患有抑郁症的时候,建议你能够跟医生、专业人士多沟通,多了解抑郁症的成因、治疗,学习如何支持抑郁症患者恢复。有你的帮助,患者恢复和痊愈的速度和几率都会大大提高。如果决定不参与治疗,也要明确如何设置安全界限,避免扰乱到患者的恢复。

误区六:避免谈论病情

适度的交流病情有助于抑郁症的恢复。如果你内心担忧,但是又害怕影响到患者,故意不谈论,甚至在患者自己提及时仍然转移话题,这对交流是一种伤害。我们在有压力,情绪低落的时候会选择倾诉,这也是一种能量排泄的方式,如果完全切断患者的交流渠道,也是阻碍他排解负能量。如果你本身不愿意或没有能力消化这样的倾诉或求助,可以直接告知患者比较好,然后及时寻求专业人员协助。例如 ‘我知道你需要谈论这些,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回应,不知道怎么能帮到你,我们请专业人士帮忙比较好’

误区七:抑郁症患者承压能力低

表面看可能抑郁症患者几乎无法承受任何压力,一点小事都可以引起情绪爆发或崩溃。但事实是,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点,他的承受能力是非常强大的,但是就好像是一辆满载的车,任何多一点的压力,就如同在轮胎上扎钉子一样,都有可能造成翻车。究其原因,是因为患者失去了‘卸货’的能力,凡是有的没有的压力,别人的自己的压力,都往自己身上收。所以有时候甚至是完全不相关的事情,也会把他压倒。

正确的认识是要去协助抑郁症患者‘卸载’压力,回收自己的压力。例如当你想要催促患者经济独立,去找工作时,意识到这也是你自己对自己经济压力的担忧‘如果你一直不好怎么办,我要一直养你吗?’是不是有这样的潜台词?因为如果初衷是希望患者好起来,你可能会说‘是不是可以去公园走一走,呼吸一下新鲜空气’,而不是‘你去找个工作’。

误区八:抑郁症患者能力缺失

抑郁症患者所面临的并不是能力缺失,而是能力得不到发挥。我们在生病感冒的时候,都会说不要担心别的,多休息,吃好喝好睡好,先养好身体再说,为什么呢?因为你在生病的期间,是不是也会脑袋昏沉,不能集中注意力,身体无力,你不会因为一个人感冒发烧,就说他没有能力,因为他病好了的时候,还是可以做他擅长的事情的。那么为什么抑郁症患者,会被指责能力缺失呢?例如房间无法放整齐,没有及时吃饭洗梳,没有按部就班上班,或者效能低下,记忆力减退,这些都不是因为患者‘没有能力’照顾好自己,而是因为‘患病期间无法做到’

长期抑郁症确实会消磨人的意志,包括患者,也包括患者周围关心和爱他的人。但是不能因此就否认患者所有的可能性,放弃对他的支持和肯定。治愈抑郁最大的希望就是提供给患者更多正向和纯净的能量输入。

误区九:我不会患抑郁症,我也不想要帮忙/了解

有人可能觉得身边的人患抑郁症是一件很麻烦且头痛的事情,不能、也不想要理解为什么抑郁症会需要帮助。

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同时携带正能量和负能量的。你在正向的情境下分享一件事情,也有可能给别人带来负面影响。你的正向能量,也有可能在传递过程中被解读成负面能量。这就好像一团燃烧的火,它可以用来煮饭,但是如果不小心也可能会伤到人。能量的传递和转化时刻都在进行,是我们不能够完全解释和理解的。

所以我们虽然都是独立的个体,但是又是密不可分的整体。罹患抑郁症的病人,他们所消解的并不是他们一个人的抑郁,而是我们共同产生、交互的能量,选择在他那里以这样的方式表现出来。如果是你的一只手受伤,你不会因为它受伤不好用,就放弃它。身边的人,他可能不像是一只手一样跟你有这么直接可见的联系,但你的好意,可能就是他的救命稻草。

活在当下,奔向自由。

%d 博主赞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