断 舍 离

讲一个故事。老和尚和小和尚出门化缘,遇到一条河需要趟水过河,河边有一位女子不会游水,请小和尚抱她过河。小和尚拒绝了,说‘对不起这位女施主,出家人不近女色,善哉善哉。’女子又问老和尚,老和尚二话没说抱起美女,一边过河还一边有说有笑。过了河,女子道谢离开,老和尚小和尚继续赶路。小和尚犹豫良久,终于忍不住问老和尚:’不是说出家人不近女色,为什么你抱那个女人过河呢?’老和尚说:‘我过了河就把她放下了,你为何还抱着呢?’

正确理解断舍离的含义

断舍离分两种,一种是看的见的,物质的断舍离。一种是看不见的,能量连结的断舍离。不管是哪一种,本质上都不是‘丢弃’‘舍弃’或‘戒断’,而是‘放下’。‘放下’也不是说,不在乎了,而是随喜来去。

断,是指截断、切断。一般来讲斋戒就是为了要断。要先断开,你才真正知道这样东西、这段情感,对你的意义是什么。我们平常无时无刻不在呼吸,但只有你在水里不能呼吸的时候,才真正意识到空气的重要性。这就是断。

舍,是舍得。舍作为动词是有安置的意思,本意也是指安身的小房子。他还是古人行军的一个单位三十里为一舍。结合这些意义去理解,什么意思呢,你出行,居住酒店,暂时安身的住所,你住下的时候它就是你的家。你离开的时候会觉得放不下吗?不会。它作为暂时的居所达到它的目的了,你也不会留恋它。那其实我们对待其他的事物、场所、人,也应该是这样。

离,距离。距离产生美。火能煮饭,也能酿成火灾,药能治病,过量也能取走性命。所以离的意思并不是离开,而是要保持一定距离,这是关于自控自制能力。不管是什么,都不能过量、过分、过于执着,也不能过于疏离、拒绝。

瘾症

通常我们提到上瘾,总会跟烟、酒、赌博、毒品等等联系起来。但是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对所有事物都有或多或少的‘瘾’,就是依赖。比如手机、电视剧、衣服、钱、美食、美景。这些凡是’如果没有我会觉得不安心,缺点什么‘的感觉,其实都是瘾症。断舍离的过程,就是要戒瘾。

那对于戒瘾,我们也有误区。普遍认为戒,就是我再也不碰了。比如戒烟戒酒,就是从此我再也不碰了。那如果看到别人吸烟喝酒呢,心理会不会痒?会不会觉得,哎你们也不要喝不要吸烟了。那如果是自己戒了,看到别人做还难受的,这就是只做到了断,没有做到舍。自己能戒,看到别人做自己不难受,可以接受的,这是做到了断和舍。那么最高境界的离,就是我戒了,遇到了场合我也可以吸烟喝酒,但是之后我也不会想念,可以有,也可以没有。有的时候我享受它的好处,没有的时候我也不觉得缺少。

所以断舍离的过程,就是针对各种各样的瘾症,最后都能做到‘离’的状态。

上面说到的烟酒,这是属于‘非必须品’,那其实我们对于‘必需品’也是有瘾症的,这种瘾症平常不易发觉,可能在无意识中对我们有影响。比如说对于水的依赖。我们都知道人体、生命离不开水,那对于水的依赖,无可厚非。但是比如说出门旅行爬山,水没带够,要有一整天没有水喝。那如果因为这个原因,担心、焦虑、发火,怎么办,吵架,’我都说要多买一箱了不听我的‘ 取消行程。或者当天爬山,因为没睡,觉得整个人都没力,走不动。

那其实我们人体自我调节的能力是非常强的,在没水的情况下还有可能激发身体潜能,但是如果你陷入在‘没水不行’的瘾症里面,不要说激发潜能,可能普通情况都无法应付。

所以过度依赖逻辑思维、规则、自定的标准,这其实也是瘾症,也是断舍离的一个主题。

第一步:断念

断念,不是断欲望,而是切断欲望和自我、他人、环境之间的联系。你想要,就是你想要,你想要的这样东西,不是定义你的条件,也不是定义你他物别人之间关系的条件。例如,我想要房子,车,爱人,小孩,稳定的工作。那些都是你的念头。你如果不想要这些东西了,你还是不是你呢?你还是你。你跟一个人结婚,原因是你想跟这个人在一起,还是因为TA可以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?如果TA不能帮你,不能给你这些东西,你还跟TA在一起吗?

断念,就是不要把‘想要’的念头跟自己、跟周围的事物联系在一起。你可以想要任何东西,但是这些应该是你可以选择、控制、享受的,而不是由你的念头奴役你,控制你。

如何断念。就是你把这个念头单独分离出来,去想,如果没有,会如何。排除掉所有的影响,最后做到说,我不管放弃还是不放弃,得到还是没得到,都能从中获得乐趣,获取一些价值,感悟到一些真谛。

第二步:舍

前文提到了,舍不是舍弃,而是安置。得不到的、想要没有的、放弃的,你能在心中给它找到一个安居的住所,这样当‘诱惑’出现在面前的时候,你就不会为之所动。例如说,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时常会观察到恋爱中的情侣,他们勾肩搭背,亲吻,很幸福快乐的样子。你还是单身,你看到这个景象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?能不能接受,如果说不能接受,就是你的心里没有给别人的幸福留位置,‘我得不到的别人也不能有’这种就是不能够‘舍’的心理,就是什么都要独占,都是我的,如果失去了我就要夺回来。

那其实这个世界上,所有的东西都是我们共享的。所谓的‘拥有’都是暂时的、名义上的,有得到,就有失去,所有的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和流动的。有时候你紧紧抓住不放手的,可能不是最好的,可能有更好的机会,就是因为你不能够放手,所以才没办法进入到你的生活。所以我们对待各种欲望念头,要想想我们的大脑像是一个客栈,念头来去自如,有的念头可能持续几年,几十年激励我们,有的念头闪了一天就离开了。那住了几十年的那个念头如果要走,你也得让它走,它走了,新的念头才能进来,可能是对你当下更好的选择。

第三步:离

当我们放弃一个念头,一样东西,一个人,一件事。不是说当它没存在过,没喜欢过,没爱过,没发生过。而是它来过了,该做的事做完了,该完成的经历完成了,那这个时候我再留着它,对我反而是一个阻碍,或者伤害,那可能需要离开,保持距离,这样对自己对对方都是更好的。或者是这个东西、人、事,给我的价值,我不需要它发生在我身边就能做到,那我可能不需要亲自拥有。

例如说,你很喜欢大自然,植物。那可能去到自然环境就可以感受,家里可能会摆放一些植物,但是任何植物最适宜的生长环境,肯定还是大自然。那可能就把这个留在自然当中是最好的,需要感受的时候就去大自然感受。因为你在家里不管怎么复制,也复制不了大海、森林、湖泊带给你的感受。那也就是因为日常我们远离这些景色,所以你在旅行的时候感受到治愈、喜悦。假设你长久生活在湖边树林,反而可能会对城市有向往。所以很多事物是在一定的距离之下才有价值。如果全部收集到身边,反而是累赘。

活在当下,奔向自由。

%d 博主赞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