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心理健康[1]
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身体健康,最基本的就是,不生病,可以正常生活、学习、工作。那么假设我是做体力工作的呢?假设我喜欢极限运动呢?或者我从事比较高压力的工作呢需要经常出差、倒时差,还要保持清醒状态做报告、演讲。那我对身体健康的要求,也就要更高一些,不光是要不生病,还得要能够有力量搬重物,灵活敏捷、有体力、有调节能力可以迅速适应变化,等等。
心理健康最基本的是,认知意识正确,情感表达无障碍,态度行为合理。那如果是从事心理咨询行业,教师,警察,外科医生,客户服务等等一些对于心理素质要求比较高的工作,也就对心理健康的要求更高一些。还有面对一些状况,例如突发事件、意外、灾难、压力。或者单纯就是想要探索新事物,那么当人生观价值观遭遇挑战的时候,也就是心理健康遭遇挑战。那么这些情况之下,我对心理健康的要求也是会比一般要更高一些。
那么还有更高层次的需求,就是我不光自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,我还想要帮助别人。我爬山的时候不仅要照顾我自己,比如应对意外状况,我还希望我能够帮助别人多带一份行李。我心理素质好,除了我自己应对压力以外,我还希望我能帮身边的同事、朋友分担一份,帮助他们排解。那这个要求就要更高一层。
所以每个人的目标、对自己的要求不同,对于健康的定义、需求也不一样。
灵性成长对于心理健康的意义
灵性成长本质是调和自身信仰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矛盾。信仰不只是宗教信仰,任何驱动我们价值取向的信念都可以是信仰。例如相信‘善有善报’是一种信仰,相信‘有钱能使鬼推磨’也是一种信仰,那么灵性成长,就是当我们的信仰遇到挑战的时候,从不接受、不相信、不理解到接受、相信、理解、包容的一个过程。这个过程不是说你要去相信自己不相信的东西,而是在维持自己信仰的同时,也接受矛盾的另一方存在。
当我们长期处在信仰被挑战、不被理解、不被接受的状态下,心理健康必然会受到影响。灵性成长就是去扩张我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容量,越来越多的可以包容矛盾点,站在更高、更远的角度上看问题,看清事物的本质,不被表象所迷惑、困扰。所以灵性成长不但可以促进心理健康,更可以提升我们的心理素质,为了更高、更远的目标实现做准备。
月满则亏,水满则溢
锻炼身体的目的是身体健康,灵性成长的目的是心理健康。但是锻炼身体过度也会伤害身体健康,例如跑步过度会伤膝盖,节食过度会引起厌食症、营养不良。所以同理灵性成长,关注心理健康最终目的是要回归生活和现实,也不能过度。凡事走极端,可以是一种学习途径,但是作为普通人来讲,不一定就要用这种方式。例如你想练腹肌穿衣服好看,你可以去参考健美教练的教程,但是自己不一定要去参加选美比赛。灵性成长也是一样,你可以参考别人的灵性旅程,借鉴方法,学习经验,但是不一定自己也要成为灵性导师。每个人的人生目标、任务都不一样,体悟人生的角度也可以完全不同。不是说灵性成长就一定要觉醒、开悟、充满爱和力量才叫灵性成长。凡是对自己价值观人生观有帮助,有解决困惑,从痛苦、不理解、不明白,走向理解、醒悟、包容的任何过程,都是灵性成长。
什么是灵性觉醒
灵性觉醒、觉知、觉悟,是指对某个价值、认识,从理解、坚持到真正领悟的过程。这个过程在我们人生当中随时在发生,任何的大小事物、人都可能是觉醒的契机。那么当下我们这个时代由于信息交换频繁,所以这种觉知觉醒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大量发生,所以有在几天、几周之内‘世界颠倒’的感觉,一瞬间从不接受不理解的状态,变为理解、包容、爱的状态,那很多人也会把这种比较剧烈的变化定义成自己‘觉醒的时刻’。但实际上这个转变是一个长期的积累,某一时刻发生了质的变化,所以实际上觉醒是一个学习、训练的过程。
例如说,一个人从来没吃过菠萝,你可以跟他描述,菠萝是这样的,它是酸甜的,黄颜色,很多汁清爽,你可以给他看照片,看视频,但是他没吃过,始终不知道是什么味道的。那可能某天他看到有个菠萝罐头,买回来试一下,哦,原来是这个味道。(第一次醒悟)那之后可能买到新鲜的菠萝,还没熟透,一吃,没有那么甜,哦,新鲜的跟罐头味还不一样,熟没熟味道还有差别。(第二次醒悟)再后来有机会到热带旅游,尝到这个刚从树上摘下来的,新鲜熟透的菠萝,我的天,从来没尝过这么好吃的菠萝,香气四溢,原来还有这么好吃的菠萝。(第三次醒悟)那这三次,每次都有颠覆之前对于菠萝的认识,有人可能定义第三次是‘真正觉醒’的时刻,但是实际上这个旅程已经经历了很长久的时间了,是有前面这几次的铺垫,才有后来的觉醒。
为什么要关注灵性成长和心理健康
接续上面的例子。为什么开始这个人要跟一个没吃过菠萝的人去描述,菠萝有如何如何好吃?可能他是卖菠萝的。可能他自己吃过好吃,想把这个体验分享给别人。不管是什么原因,对于这个没吃过菠萝的人来讲,他有他自己的选择。他可能不在乎,好吃就好吃呗,我有梨吃就行了,也挺开心的。他也可能好奇,有你说的这么好吃吗,我怎么不信呢?然后开启这个旅程。那他可能在尝过罐头之后就觉得‘也就这么回事吧’,然后再看到新鲜的也不会去买,‘我吃梨就挺好的‘。但他也有可能继续有疑问,就为什么那个人那么兴奋的跟我讲呢,到底我吃的这个跟真正新鲜的菠萝有什么区别呢?我不尝到真正的味道我不甘心。最终终于找到个机会去热带,吃到真正新鲜的菠萝,啊,原来说的是这个味道,终于对上号了。
我们生活当中很多事情都有可能是这个菠萝。例如你心里有委屈,说出来别人不理解,可能这个委屈就是对方没尝过的菠萝。学一个理论知识,学不明白,不懂,可能就是别人给你讲了味道,你听了很有道理,但是自己没尝过始终没有那个兴奋激动的体验。交往一个人,你觉得菠萝好吃,他觉得无所谓,这就成了吵架的根源了。
所以关注灵性成长和心理健康,本质上就是多去积累、尝试、收集更多的水果,去排除自己内心的困惑、提升人生体验,收集起来多出来的部分还可以分给别人尝尝鲜,提升人际关系、自身潜力。
灵性成长的途径
-扩展知识体系。(学习)
我们对于陌生、新的理论、信息有本能的排斥、反对心理,这个往往成为我们前进路上最大的阻碍。扩展自己的知识体系,可以帮助我们降低这个排斥反应。了解的越多,就越习惯于接受新的信息,也训练自己的分辨能力,接触的面向越广,机会也越多。
-建立自己的架构。(计划、目标)
各种各样的理论、知识、实践方法,太多选择,在扩展的过程中要知道什么对自己是有价值、有效、有用的。那就是自己要有一个架构、计划、要点。这个架构在学习过程中也一定是不断变化,也需要不断去调整的。例如说,我目前的目标是赚钱,收集的所有信息就是以’如何赚钱‘为中心。那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说,哦原来能够创造价值才能带来财富、金钱。那收集资源的目标就要转向’如何创造价值‘。
-行动为基础。(实践)
任何灵性方面的成长,最终都要落实到行动、实践的层面,与这个现实相联系。例如‘我想吃真正新鲜的菠萝’那就要落实到‘哪里有,我怎么去,什么时间去,暂时去不了,那有什么是我现在可以做的’就算最后没能成行,计划的这整个过程也可以写一本书‘吃菠萝的计划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