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密关系的交流界限

亲密关系的交流界限。

跟陌生人,熟人,外人,我们自然而然会有界限感,但是与亲密的人却很少会注意到界限,甚至会觉得有界限就不‘亲’了。但事实是越亲密的关系,越需要小心设限,因为越是亲密的关系,越容易互相伤害。

定义物理界限

即便是亲密关系之间,也应该定义物理界限,过于亲密的物理界限会导致人格认知缺陷,互相过于依赖,其他方面的界限自然也就很难分清。

物理界限包括:居住空间的界限,生活习惯的界限,工作和学习的界限,个人和家庭/群体的责任划分。

居住空间的界限,指亲密关系之间居住空间的划分,虽然可能吃、住、行各方面都在一起,但各自仍应该有各自的独立储物、活动、工作空间,互相应该尊重这种空间之间的界限。‘我的家就是你的家’虽然是非常有情义的话,但是在实际生活中,彼此都应该尊重对方的生活界限,如果是别人的家,别人的空间,尽管对方说不介意,也应该总是尊重,不随便忽略界限的存在。

生活习惯的界限。当不影响其他人的时候,允许各人生活习惯有不同,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是‘一家人’,所以所有的生活习惯都自然而然的相同。如果习惯有不良影响,应该交流说明,引导改正,而不是一味的指责‘为什么就你不一样’。

工作学习的界限,每个人的能力,兴趣不同,不能因为一个人能做到,就要求所有人都做到一样,应该尊重每个人的特长特点。

责任划分,对于应该承担的家庭/集体任务,应该有明确的划分,当任务发生改变时应该有明确的说明。因为即便是家人之间,也不能默认彼此‘心有灵犀’,随时应该确认彼此之间的责任分工。

先解决自己的问题,再帮助其他人,找到自己的角色重心。

每个人都应该以自己为重心开始划定界限,在家庭/集体中找到自己的角色位置。每个角色都应该有自己的发言权。即便是与最亲密的人之间,也不能迷失自我,不能因为对方想要什么你就满足什么,即便你有能力,也应该先以自己的需求为主,找到自己在事件中所能获得的满足感在哪里,再去满足对方/其他人的要求。这样有助于亲密关系之间维持平衡,避免单方面付出过多。

不能无话可说,也不能无话不谈。

既不能什么事情都不交流,亲密关系是见证你成长的磐石,如果你什么都不讲,他们也不能了解你有什么变化,不能跟你一同进步和成长。当然也不能事无大小,事无巨细所有的都讲。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‘秘密’,一起谈论的应该是对彼此都有价值,即便是求助,索取建议,也应该自己先经过思考,而不是把事情一股脑儿的描述给对方,让对方‘帮’你做决定。或者是要求对方把所有事情给你讲,然后‘帮’对方做决定。

分清要求和建议

不能把建议和要求混为一谈,如果是希望对方能做到的,要明确说出来,‘这是作为家人我希望得到的尊重/回报’,如果是建议,就不能期望对方一定会听取,如果事先没有说明也不能一次作为情感绑架的条件。‘你没听我的建议,也不要再来找我。’这是对亲密关系毁灭性的打击。

承诺,合同,保证,说好的xxx呢?

亲密关系中很经常会遇到说,我保证,我承诺,我会xxx,但是到头来并不能履行。要知道任何口头上的承诺都不能够作为凭证,保证过的事情到后来做不到的情况也是经常发生的。即便是正式的签署了合同,也仍然是有不能达到的情况。亲密关系中到底是关系重要,还是达到目的更重要?如果是一定要达到的目的,你是不是准备好失去亲密关系?因为两相冲突总是只能选择一项,在作出承诺之前,或者是接收别人的承诺之前,都要考虑到这个承诺不能实现的情况。

给予和索取

任何关系的建立,都是在给予和索取之间建立平衡关系。一段关系里一定要有给予,也要有索取,任何一方面过多,都会导致关系的不平衡,不平衡导致矛盾产生。你所给予的是不是对方所需要的,你要索取的是不是对方可以给予的,有时候不是从一个人身上就可以索取到所有你需求的东西,也不是一味的给予就可以换来对方的爱和尊重,你需要什么,对方需要什么,你能给什么,对方能给什么,这都是需要去交流的。自己和对方不能退让的底线在哪里,不是说以前不存在,现在就可以不闻不问。

一直保持平衡,但一直都在变化

亲密关系之间的界限,很像是在下一盘围棋,始终在变化,始终在平衡,彼此之间的界限也在不停的发生变化。过去不在乎的东西,可能现在想要,过去想要的,可能现在不重要,每一步都应该顾全对方,顾全平衡,不是只顾自己一步一步走,也要去看对方每一步是怎么走。没有任何人会是一成不变的,表面上没有变化,不能用今天去定义未来的每一天,也不能用过去定义今天,每时每刻都有不同的课题,每天都应该看到自己和对方成长的可能性,边界的变化。

活在当下,奔向自由。

%d 博主赞过: